記泰國Mahidol大學及香港明愛專上學院參訪助產所。 「過去我覺得生產很遙遠,是在醫院裡的,是屬於醫療人員的,但今天參觀完,我覺得生產是一件很貼近生活的事,不是真的那麼恐怖」昨天參觀完助產所的香港學生這樣說道。 我很細的品味著這段話,回想著大學剛接受產科護理學教育的我,還記得第一堂課的作業就是回家畫圖,畫出你嚮往生產的地方、陪伴的人、甚至產後party想吃什麼,第二堂課交出的作業,當然是花花綠綠,後來才知道原來那正是生產計畫書的雛形,接著的課程透過汽球讓我們模擬生產時腹部用力,偶爾捏黏土來模擬子宮頸擴張,我的產科學習記憶裡充滿著趣味。 場景回到昨天,當我把著手,和學生們比劃著他們捏出來的子宮、子宮頸,在遊戲間幫助他們更認識自己的身體、更認識他們將要照顧的「女人」,若真能讓他們帶回一些什麼,我想這兩個小時賣力的說學逗唱已經足矣。 對我來說,能夠真正的認識自己的身體,比起知道再多的生產機轉來的更有意思(沒有要挑戰老師的意思),因為了解再多的下降屈曲內轉外轉伸展,終究「是天生人,不是人生人(引用邱明秀助產師書中佳句)」。 當然,這些機轉需要了解,但我們卻不能透過自己的思慮改變什麼,而能夠讓這些學生,未來的護理領域工作者,透過觸覺,了解到子宮頸的變薄擴張需要多少時間,需要多少呵護、多少等候,將來在照護時更能同理產婦的感受,不求感同身受,但至少多了一點實際的畫面在他們心中,更甚能在醫療處置即將介入之時,有多一份思量,有一天,他們也有能力把著產婦的手,陪他們迎向出生的喜悅。 我想,生產教育和與生產有關的教育,的確是要從小做起,在捏黏土的當下,其實沒有一個學生做出了正確的子宮大小(甚至沒辦法做出立體版的子宮),若唸護理系的學生是如此,何況一般的民眾呢? 這不是要評價護理系學生的意思,因為當年的我也是這樣,身為「人」使用著這副軀體,卻對身體器官迷迷糊糊,真是太可惜了,尤其這副只有女人才擁有的生殖器官,更是應該要好好的去了解,不只是為了生產,單單就是為了了解自己更是了解「女人」。 成為助產師,最重要的工作是「與女人們站在一起」,不單只是為了產出一個嬰兒,而是與他們成為夥伴,與家庭成為夥伴,成為護理師亦然,希望昨天的知識輸出,能成為小小的種子,將來也在他們心裡發芽。